近義成語
愛莫能助、力不從心、鞭長不及
反義成語
不在話下、綽綽有餘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有一次楚國出兵去打宋國。宋王派人到晉男去見晉侯,把宋國危急的情形告訴晉侯,請求他出兵幫助宋國抵抗楚國。
晉侯聽了,便想一口答應他。晉國的大臣伯宗知道了這件事,連忙去見晉侯,對他說:「你答應出兵去幫助宋國,在道義上說是應該訴,但照目前局勢看來,我認為燭不對的。
為甚麼呢?因為古人曾經說過,鞭子雖長,打不到馬腹,現在楚國正強盛,不應該和他爭斗。晉國雖然也很強,但兩虎相斗,必有死傷,那又何苦呢?希望您等待機會再說吧!」
晉侯聽了,覺得伯宗的話說得很在道理,便拒絕了宋國的請求。
成語解釋
鞭子的長度不能到達。
莫及:不及也。
鞭:馬鞭子;莫:不;及:夠得上。馬鞭子雖長,也打不到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原指馬鞭雖長,達不到馬腹,後世比喻勢力不能到達。
用來比喻心有余而力量達不到。
郭沫若《高漸離》第四幕:「楚國和秦國的仇恨最深,秦國的勢力也有點鞭長莫及,將來天下大亂的時候,一定從那兒開頭。」
比喻力量不足。
引用文獻
左傳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除腹地裡幾省,外國人鞭長莫及。」故事成語考鳥獸:「有勢莫能為,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清‧昭?《嘯亭續錄‧魏柏鄉相公》:「滇、黔、蜀、粵地方邊遠,今將滿兵遽撤,恐一旦有變,有鞭長莫及之虞。」
成語造句
- 由於邊疆地區的位置較遠,政府「鞭長莫及」,所以在行政上有許多漏洞,難免常發生動亂。
- 過去日本侵略者侵略加國,先從沿海開始,中國內地他是「鞭長莫及」的。
- 你沒這樣大的能力,就不要搶著來做,現在事情沒辦法解決了,你這真是鞭長莫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