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口牛後

成語故事

雞口是雞用來進食的器官,牛後是牛用來排洩糞尿的器官,兩者比較起來,恰成一個極端強烈的對比。

因為雞的身體很小,牛卻是龐然大物,用來進食的口小,可以有機會得嘗各種食物的美味;而排洩糞尿的器官固大,卻是動物身體上最汙穢的部份,所以一般人都會抱著寧為雞口,毋為牛後的念頭。

戰國時代,韓國很弱小,恐懼富強的秦國侵略,會被秦國並吞,因此韓王寧願忍辱求全,接受了秦國的屈辱條件,表示向秦王臣服,以求維持現狀。

蘇秦為了要勸韓王擺脫秦國的控制,認為雖然國小,也要爭取獨立自由的地位,所以說出「雞口牛後」一句話,一方面譏諷韓王向秦國臣服,即如牛後一樣,另方面促請韓王振作,爭回雞口般的地位。

成語解釋

牛後:指牛的肛門。寧願做小而潔聽雞嘴,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

比喻寧可順上地方受敬重,不願在大地方被人冷落。一般說成「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引用文獻

《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成語造句

  • 我看你與其在這家大公司當小職員,倒不如到那家小公司去任經理好些。「雞口牛後」,道理明白得很。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