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

近義成語

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反義成語

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成語故事

據《論語》述而篇記載,有一天孔子對弟子們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意思說:先生舉出一個牆角,學生就應該獨立思考,融會貫通,而聯想類推到其餘的三個牆角,並用其他三個角來反證先生指出的一個牆角。

如果這樣去用心學習和運用思考,使推理靈活化,那麼,老師就不要再教他們了。

成語解釋

方形的物品有四個角,舉出其中一角,其餘三個角就知道了。

舉:舉例。反:推知。

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比喻由一個已知的原則,便能推演出其他未知的。與「聞一知十」、「觸類旁通」義同。

隅:角。意思是教人認識四方的東西,舉一個角為例,讓他類推另外三個角,如果不能類推,就不再教他。后用「舉一反三」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4回:「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舉出一事就能推出許多同類的事情。形容人善於學習。

引用文獻

論語述而篇:「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北堂書鈔藝文部讀書:「邕與李則遊學鄙土,..通敏兼人,舉一反三。」

《論語》述而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先秦‧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成語造句

  • 老師常常告訴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要能「舉一反三」,這樣才能鍛練思考能力。
  • 他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都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 弟弟很聰明,許多事都能夠舉一反三。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