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渴掘井

近義成語

臨陣磨槍、江心補漏、養癰遺患,措手不及、臨陣磨槍

反義成語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防微杜漸,常備不懈,有備無患、常備不懈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魯昭公在國內待不下去,便出走到齊國去,齊景公問他:「你年紀很輕,就把國家丟掉,這是什麼原因呢?」

昭公回答說:「我年紀很輕,很多人愛護我,但我沒有親近他們,很多人規勸我,我又不會接受,於是弄得裡面無人幫助,外面也無人擁護。現在已沒有一人真心地幫助和擁護我了,倒是奉承和對我說假話的人很多。這就比秋天的蓬草,根莖已經枯萎,枝葉滑美麗。可是待到秋風一起,自然就連根都被拔起來了。」

景公覺得他這話很有道理,就轉告晏子,並且認為若讓昭公回去,會成為一位賢良的國君。

晏子說:「不會如此,凡掉在水裡的人,原先是不防備失足的;迷途的人,原先便是不注意路徑的。一定要等到掉在水裡以後,才會想起應該防備失足,迷失方向之後,才能知道應該注意路徑。

又猶如面臨災難的人,才急著鑄造兵器;吃東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著要挖井取水。雖然這時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成語解釋

臨到口渴時,才想到挖井找水。

臨:到;掘:挖也。

臨:到。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緊急時才想解決的辦法。

比喻事前毫無準備,臨時忙亂。與「臨陣磨槍」、「江心補漏」義同。與「未雨綢繆」義反。

用來嘲笑人平時對于事情,不做准備,不知提防,事已臨頭,才著採取措施應付,但為時已晚。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5回:「一著空虛百著空,臨渴掘井,悔之何及。」

引用文獻

素問:「病已成而後藥之,猶渴而掘井,..,不亦晚乎?」朱用純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明‧朱伯廬《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成語造句

  • 颱風季節應事先做好各種準備,等到颱風來了才「臨渴掘井」,那就來不及了。
  • 你平時不努力,考試時,才「臨渴掘井」,臨時抱佛腳,有什麼用呢?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