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成語
侃侃而談,應答如流
反義成語
膛目結舌,張口結舌,目瞪口獃,笨口拙舌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南朝有個叫徐勉的人,從小喪父,家境貧困,但十分好學。六歲時便能作祭神蝗文章,十八歲就被召去作國子生(國子監的學員),他勤奮求學為同輩的人所極度敬重。
有個擔任祭酒(官名)的王儉,每次見徐勉行過,常用眼睛凝視他說:「這個人不是普通人呆比,他有宰相的氣度。」後來徐勉果然作了中書侍郎。
梁武帝即位后,徐勉被提升為尚書左丞,掌管梁王朝的行政大權。他對政治很有建樹。
當時,梁朝正和北方的北魏作戰,徐勉說:「我為國事而忘家,將來我死后,在我的傳記中這件事也會被記載的。」
徐勉在位的時候從不擅用職權,升遷官員都按功勣調動。他本身既熟習文字工作,又擅長辭令,雖然桌上堆滿了公文,辦公地方也常有求見的客人,但徐勉卻綽有餘裕,一方面談笑風生的應酬著客人,一方面手拿著筆不停地工作。
成語解釋
喻善於辭令。
形容答話很快,很流利。
比喻口才好,善于辭令,對答像流一般順暢。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騙子》:「中丞見之,其人少年俶儻,應對如流。」
引用文獻
《晉書》張華傳:「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南史》徐勉傳:「既閑尺牘,兼善辭令,雖文案堆積,坐客充滿,應對如流,手不停筆。」
《晉書‧張華傳》:「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
成語造句
- 他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應對如流」,頗得先生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