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

近義成語

樂不可支、樂而忘返

反義成語

落葉歸根、戀戀不捨

成語故事

三國時代末期,魏軍攻破蜀國國都。蜀漢后主劉禪成為俘虜,被關禁。魏國對他十分優待,給予他很多優厚的條件,令他沈迷於享樂當中。有一天,劉禪到司馬昭家赴宴。司馬昭安排了很多歌舞表演。當有人表演蜀國的歌舞時,劉禪的侍從都因亡國之痛,暗自哭泣。然而劉禪卻看得非常開心。司馬昭見狀,便問他:「你對這裡生活習慣嗎?會不會思念蜀地家鄉呢?」劉禪卻回答說:「在這裡一切都令人感到舒適快樂,我怎麼會去懷念貧窮的蜀地呢?」後人就據此得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比喻人因貪圖享樂而忘本。

成語解釋

本指三國時劉阿斗貪戀異地歡樂,而不想回故鄉。

蜀:蜀國。謂此間快樂,並不想念蜀國。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蜀:三國時的蜀國。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比喻留戀異地,不思念家鄉。

形容留戀異地,不念家鄉。

黃裳《榆下說書‧諸葛的錦囊》:「『樂不思蜀』的那一幕,就是乃父東吳招親的翻板。」

比喻人在異地很快樂,不想回家鄉。蜀,指三國時的蜀國。

引用文獻

三國志蜀志後主紀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文王與劉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三國志》后主紀注引漢晉春秋曰:「司馬文王與劉禪宴……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晉‧陳壽《三國誌‧蜀志‧後主傳》:「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成語造句

他沈迷於臺北的繁華酒色,「樂不思蜀」,早就忘了故鄉的妻兒了。

他隨旅行團出游,一個星期下來,竟然有點「樂不思蜀」了。

他沉迷於國外的燈光酒色中,「樂不思蜀」,已經忘了來此地的目的了。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