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弩之末

近義成語

師老兵疲、罷夫羸老

反義成語

勢不可擋、勢如破竹

成語故事

西漢時代,有個叫韓安國的,在梁共王時,因犯了國法,被削去官職,閑居的故鄉城安。直到劉徹做了皇帝(漢武帝),因田盼關系,由武帝派他做了北地都尉;又調做大司農。不久,由于他平亂有功升做御史大夫。這時,匈奴派使者到漢朝來請求和親,武帝叫大臣們討論這件事。有個史叫王恢的,曾累在邊疆的幫過幾次官,對于匈奴的情況熟悉,不但主張不答應,還要派兵去討伐。韓安國卻不贊成說:「現在錚奴依仗兵力的強大,抱著匈惡的企圖,流動不定,很難制服。我們如果跑過幾千里的地方打它,人馬都會因此非常疲困,而匈奴正可以逸待勞。這尤如箭矢到最後已失去力量。因此用兵討伐匈奴不是好辦法,應該答應和解。」大家都同意這見解,武帝也就答應了。

成語解釋

弩,用機械來發射的弓箭。全句是說威力很強的弩箭,射到最後一段距離已經失去威勢。

強弩所發的矢,飛行已達末程。

弩:古代發箭的弓。強弩所發的箭,已達射程的盡頭。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弱,起不了什麼作用。

比喻剛開始時強勁有力,但到了最後階段氣力已衰竭,不能有所作為。

比喻強大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起作用。

聞一多《文學的歷史動向》:「南宋的詞已經是強弩之末。」

比喻剛開始時強勁有力,但到了最後階段氣力已慢慢消失,沒有作用。

引用文獻

漢書韓安國傳:「彊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

《史記》韓安國傳:「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

西漢‧司馬遷《史記‧韓安國傳》:「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

成語造句

敵軍已是「強弩之末」,無法再抵抗了。

少壯不努力,卻今年老體衰,已是「強弩之末」,還有何作為呢?

球賽到了最後,兩隊都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彼此都沒有力氣了。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