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

近義成語

銷聲匿跡

反義成語

大張旗鼓、重整旗鼓

成語故事

三國時代,黃忠在定軍山殺死曹操大將夏侯淵,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來替自侯淵報仇;並派張合搬運糧草屯在漢水北山的腳下。黃忠和趙云奉命同去燒劫糧草。後來趙云見黃忠和張著被曹兵分開圍住,不能脫身,就奮勇刺死了曹操部將慕容烈和焦炳,打敗了張合和徐晃,救出了黃忠和張著。曹操在高山上看見趙云如此英勇善戰,心里非常氣憤。立即親自帶領大軍下山助戰。趙云的部將張翼看見后面有大軍追來,就趙云下令關緊寨門。趙云堅決不肯,反叫大開寨門,放倒旗幟,停止擂鼓;並在寨外戰壕里面埋仗下弓箭手。他則獨自騎馬提槍,站在營寨的門口。曹操趕到,下令急攻,可是看見趙云仍然威風凜凜地站著不動,卻又向后急退。趙云趁勢把槍一招,戰壕里發出雨點般箭矢。這時曹操不知道趙云究竟埋伏多少部隊,首先撥馬逃走;其余將領也都爭著逃命。趙云和黃忠隨即領兵在后追殺,終于占領了曹軍營寨,奪取了曹軍糧草。

成語解釋

偃旗,收起軍旗,不讓人看見。息鼓,停止擊鼓,不讓人聽見。

偃:放倒。息:停止。

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隱蔽行軍,不暴露目標。現比喻無聲無息地停止運動。

1指行軍時悄聲匿跡,使敵人不易發覺。2表示停止戰爭。

放倒軍旗,停擊戰鼓。原指不露目標或停止戰斗。后引伸指事情停止進行或銷聲匿跡。

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七三》:「現在見我偃旗息鼓,遁跡海濱,無從再來利用,就開始攻擊了。」

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比喻事情中止不再進行。

引用文獻

1三國志蜀志趙雲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2唐書裴光庭傳:「突厥受詔,則諸蕃君長必相率而來,我偃旗息鼓,不復事矣。」

《三國志》蜀志趙云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晉‧陳壽《三國誌‧蜀志‧趙雲傳》:「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成語造句

1我軍趁敵人不備時,「偃旗息鼓」,祕密進攻,終於一舉殲滅敵人。

為了減少傷亡,敵我雙方「偃旗息鼓」,訂立互不侵犯條約。

兩個公司原本競爭得激烈萬分,不知何故,卻突然「偃旗息鼓」起來。

兩年前,他就「偃旗息鼓」,不再搞文學創作了。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