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代,有位楚都的郢人想寄封信給燕國宰相,因為天色已晚,光線昏暗,便令身旁書僮說:「舉高燭光。」可是,他卻無意里將這句「舉燭」給寫到信中,而不自知,信就如此寄到燕國去。接到信的燕國宰相,見到文中「舉燭」二字,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靈光一閃,若有所悟地說:「太妙了,這正是治理國家的奧妙啊!」「所謂‘舉燭’,就是尊崇光明;尊崇光明,便是禮敬賢者,這大概就是郢人暗指的意義吧!」隔天,宰相晉見燕王一並陳述郢人的暗喻。燕王也欣然贊同這種見解,便積極去招致天下賢才智者,以輔佐朝政,燕國也就漸漸步上正軌。
成語解釋
郢,古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縣。書,寫。燕,河北省古名燕地,故簡稱燕。全句是說郢人寫的東西由燕人解說,
郢:郢都,楚國的都城。燕:燕國。
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以訛傳訛。
本是指邦人晚上點燭寫信,而誤寫「舉燭」,燕相國讀後,誤會為「舉賢」的事,後世因此比喻為穿鑿附會的言論。
比喻穿鑿附會,曲解原意。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故持論彌高,彌不免郢書燕說。」
引用文獻
韓非子外儲說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
《韓非子》外儲說:「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
先秦‧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成語造句
他舉出這種「郢書燕說」的例子作解釋,根本不能讓人信服。
由于他常「郢書燕說」,以致沒有人再去相信他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