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近義成語

委曲求全

反義成語

針鋒相對、鋒芒畢露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晉國發生內亂,王子重耳逃到了楚國。楚王熱情招待他,令重耳非常感激,兩人相處得很好。有一天,楚莊王問重耳:「你將來要是回到晉國做了國君,你怎樣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假使我能夠回到晉國,成為國君,以后如和你在戰場上見面,我一定後退九十里,以報答您對我的恩惠。」後來,重耳成為晉國國君晉文公。有一次晉楚兩國交戰,他下令晉國軍隊後退九十里,實現了他對楚王的承諾。

成語解釋

古時一舍為三十里,三舍為九十里。全句是說把軍隊退到九十里外的地方。

三舍:即九十里。(古時三十里為一舍)。

捨:古時行軍,一捨為三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原指對人謙讓,不和對方爭奪的意思。後世引申為因害怕而退讓。

從此后人便把對別人忍讓退步,叫做「退避三舍」,但也可用對別人遠避之意。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7章:「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閒的吳教授,他卻要退避三舍,再也輪不到他。」

後退九十里。1比喻向對方讓步。2表示回避的意思。舍,三十里。

引用文獻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軍三舍。」辟,同「避」。鏡花緣第五十六回:「即天下閨才,亦當退避三舍。」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闢君三舍。」又二十八年:「退三舍闢之。」

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捨。」

成語造句

王太太十分兇悍,時常和人起爭執,鄰居們見到她無不「退避三舍」。

像他這樣暴躁的個性,誰見了都要「退避三舍」。

1這支球隊的實力太強大了,所有的對手在它面前不得不退避三舍。2一看見那個兇惡的人,我就想退避三舍,和他離得遠遠的。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