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

近義成語

破釜沉舟、鋌而走險、垂死掙扎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北宋真宗的時候,有一個精明能干的宰相,姓寇名准。有一次,好戰的契丹人,發兵侵犯中原,一路勢如破竹,已經兵臨澶州,這時朝廷文武百官,聽到這個壞消息,召開一次緊急軍事會議。寇准對真宗建議,主張由皇帝親自去督師,可以振奮士氣,這樣,便可以抵御聲勢浩蕩的契丹軍隊。真宗釆納他的建議,果然在澶淵地方打了一次大勝仗,契丹敗后,不得不上表議和。自此以后,真守對寇准便更加重用了。不料那時有個奸臣,叫做王欽若的,對寇准眼紅起來,便想找機會向真宗說他的壞話。有一天,他故意對真宗說:「澶淵之盟實際上是城下之盟-敵迫城下而與言和,如同戰敗降服,是曆史所引以為恥的。而陛下您以一國之尊去訂下澶淵之盟,是何等地恥辱!」真守聽了非常生氣,欽若又說:「陛下您可聽說過賭博嗎?當一個人賭輸了,便將剩余的錢財全部下注,這叫孤注,這次澶淵之役陛下您像是寇准的孤注,這樣一擲實在是非常危險的呀!」真宗聽了這個拿財博來比喻的讒言,不覺大怒起來,立刻把寇准貶為陜州的知府。

成語解釋

賭徒拿出僅有的錢來下注,決定最後勝負。

孤注:賭博時拿出最後的本錢下注。比喻人處在危險時,不惜把所有的力量都拿出來作最後一次冒險,力圖挽回失敗或困難的局面。

註:賭注;孤註:全部錢作一次賭注;擲:拋骰子。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決一輸贏。比喻傾盡全力冒險行事以求僥倖成功。

比喻情況危急時,竭盡全力作最後的衝刺。

后世就拿「孤注一擲」這個財博名詞來形容把僅有的力量,應付在一件事情上去。由于此成語源出于賭博,所以後人引用時,都放在形容壞的事情上,如賭博、投機買賣、不正當的商業等。雖然這成語我們不能太硬性規定它必須形容壞的事情,但大凡做事而要「孤注一擲」的人,則多半都是事先毫無考慮和准備准備事后不知悔悟而希冀于僥幸者。

巴金《新生‧四月八日》:「拿自己底生命作孤注一擲來做這一種試驗,也算痛快的事。」

孤注:賭錢的人輸急時把僅有的錢 作為賭注,作最後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後一次冒險。

引用文獻

元史伯顏傳:「我宋天下,猶賭博孤注,輸贏在此一擲爾。」

《宋史》寇准傳:「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元史》伯顏傳:「我宋天下,猶賭博孤注,輸贏在此一擲耳。」

宋‧辛棄疾《九議》:「於是乎『為國生事』之說起焉,『孤注一擲』之喻出焉。」

成語造句

事到如今,我只好「孤注一擲」,把希望全寄託在他身上。

他賭博輸了,最後將房子押上,「孤注一擲」,結果落得無家可歸的地步。

他賭了一天輸了很多錢,還不省悟,還想孤注一擲,夢想嬴呢!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