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

近義成語

陽春白雪

反義成語

下裡巴人 毛驢嗓門大

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代,楚國大夫宋玉,文章寫得很深奧,因為百姓看不懂,所以很少人稱譽他。因此楚王疑心他行為不檢,就問他是不是有對不起百姓的地方。宋玉回答說:「有一個人在都巿里唱歌,他起初唱的是鄉下通俗的歌曲,人們容易懂,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後來他唱起陽阿的輓歌,高深了一點,跟著他唱的只有幾百人,後來他唱起比較深奧的陽春白雪來,跟著唱的少到只有幾十人;到最後他唱的,是用了商調和羽調,還夾雜著曲中最高的徵調,懂的人更少得可憐,能夠跟著他唱的,只有寥寥幾個人。這完全是因為曲太高,和的人自然也就很少的緣故。所以鳥中有鳳凰,魚中有大鯤。鳳凰可以飛上九千里,背朝著青天,飛翔在云端的上面,藩籬上的小麻雀,哪里會知道天的高呢?鯤魚早上還在昆侖的山腳下,晚上已經在孟諸的大澤里了,溪溝中的小魚,那里會知道汪洋大海的深呢?這不但只有鳥中的鳳凰,魚中的大鯤,士也是這樣的。」  戰國時期,宋玉是楚國著名的文學家。有一天,楚襄王對他說:「有人對你不滿,你的行為是否要檢點一下?」宋玉就說:「有一個客人來到楚國,他唱通俗歌時,有很多人跟著唱。慢慢他唱的歌越來越高雅了,跟著唱的人就變得越來越少了。最後只剩下幾個人跟著唱。由此可見,唱的曲子格調越高雅,能跟著唱的人也就越少。」又說:「我的思想和表現超出一般的人,那些人又怎能理解我的行為呢?」楚襄王聽了,就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成語解釋

曲調的境界越高,能應和的人越少。

寡:少。意謂曲調高雅,能和者少。喻言行、作品等高妙,難覓知音。

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少。指知音難得。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難於為人接受。

1比喻懷才不遇,知音難得。2比喻深奧的藝術或理論,很少人能欣賞。

(1)形容懷才不遇。(2)比喻知音難尋。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五回:「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讚靚雲,從沒有人說起逸雲,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樂曲的格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也越少。原比喻知音難求。後多用來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難以令人接受。

引用文獻

文選宋玉答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阮瑀箏賦:「曲高和寡,妙伎雖工;伯牙能琴,於茲為朦。」

《文選》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成語造句

1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立意甚佳,見解不俗,但「曲高和寡」,沒有人能接受。

今晚的音樂欣賞會,聽眾稀少,大概是「曲高和寡」吧!

比較冷門的藝術欣賞會總是聽眾不多,這大概是「曲高和寡」的原因吧!

1他思想古怪,對事物的看法獨特而精辟,所以曲高和寡,很難找到知音。    2電影如果想多人看,內容就應該大眾化一點,否則曲高和寡就沒有觀眾。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