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成語
橫徵暴斂、敲詐勒索
反義成語
路不拾遺
成語故事
宋朝時,大書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無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擅長竽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天,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的真筆字貼,他欣喜若狂,立即要拿一幅好畫交換,主人卻不同意,他急得大叫,竟然攀著船舷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眼明手快將他抱住,才不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領,就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來描摹。然後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察覺出來,拿著便走了。事隔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如何發現的,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後來米友仁摹仿完之後,總是拿摹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于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摹本和真本摹得一模一樣,主人常將摹本當成真本收回。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成語解釋
巧取,用詐欺的手段取得。豪奪,用強暴的方法奪取。
巧取:以詐巧的方法獲取。豪奪:強取掠奪之意。
指耍花招騙取,用強硬手段奪得。
指不擇手段奪取他人財物。又作「巧偷豪奪」。
比喻用詭詐或壓迫的手段,強取他人財物。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反對帝國主義的巧取豪奪,倒行逆施!」
引用文獻
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清波雜志:「米老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畫自臨搨,搨竟,併與真膺本歸之,俾其自擇而莫辨也。巧偷豪奪,故所得為多。」米老,指宋代大書畫家米芾。
《清波雜志》:米老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書自臨拓,拓畢,並以真、贗本歸之,俾其自擇,莫能辯也。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
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成語造句
他在任職時,利用職權「巧取豪奪」,增添了不少家財。
法西斯擅用專制手段欺壓百姓,「巧取豪奪」,無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