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殷朝時,有個小國叫孤竹國,是殷湯所封的。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大的叫伯夷,最小的叫叔齊。按傳統,接替君位的應是伯夷,但孤竹君卻想將君位傳給叔齊。後來孤竹君死了,叔齊要將君位讓給伯夷,但伯夷卻不接受,逃走了。叔齊也不願為君,也悄悄的逃走了。由于他們兩人都逃走了,國人便立孤竹君的第二個兒子為國君。伯夷、叔齊兩人聽說西伯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很得人心,便去投奔,誰知到那里時,西伯昌已經死了。他的兒子(即周武王)到東方去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便上前勸止,武王的手下要捕捉二人,姜太公把二人放走了。不久武王滅了殷紂王,自稱周武王,封他父親為周文王,整個國家便在他的管轄之下了。伯夷、叔齊卻認為他的行為可恥,誓死不食周朝的谷米,故兩人隱居在首陽山中,釆野菜充鎧。直到快餓死了,才做了首歌,其中有兩句是:「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意思是說:周武王用他的暴力手段除去了殘暴的君主殷紂王,結果仍然是一暴換一暴,他們自己真不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
成語解釋
用暴力去對抗暴虐的人。
暴:暴力。指用一種暴力代替另一種暴力。
用殘暴者代替殘暴者。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表示時勢不見好轉,以暴虐代替暴虐。
何其芳《吳玉章同志革命故事》:「實行民主政治,解除人民痛苦,並不是以暴易暴。」
引用文獻
史記伯夷列傳:「周武王伐紂,天下宗周,獨伯夷叔齊餓於首陽,歌曰:『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史記》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成語造句
歹徒持槍射傷警員,警方只好「以暴易暴」,開槍射擊歹徒,才將頑抗不馴的歹徒制伏。
直系軍閥走了,奉系軍閥來了,「以暴易暴」,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