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人。漢司錄校尉諸葛豐的后裔。諸葛亮的確對於劉備不但是有知遇之恩,而且有知己之感。
以諸葛之才智,當然看得清天下英雄強弱之熱熱曹操那時早就平定了淮南袁術、河北袁紹徐州呂布,儼然已有統一江山的趨勢。
孫權承父兄的基業,虎踞江東,人心歸附,財富充足。同時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又在孫權帳下身任謀士。諸葛亮很可以借著哥哥的援引投奔東吳。
但他既沒有投曹操,也沒有投孫權,他卻選擇了一個毫無基礎的主人劉備,來白手起家。當時劉備寸土俱無,寄人籬下,在荊州牧劉表那里作客。
諸葛亮是為了劉備三顧之恩,把自己畢生禍福,寄與劉備,幫著他打天下了?有人說,諸葛亮若佐曹操,不必等曹丕受漢禪,曹操本身就能統一宇內了。
若佐孫權,至少孫權不會偏安江左。可惜諸葛亮幫著一個赤手空拳,什麼也沒有的劉備,結果只能鼎足三分,無復統一之望。
可是也不盡然,曹操帳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諸葛亮即使投曹,是不是能躋身出來?
何況曹操那個猜忌的性格,連禰衡、張松都不能用,許攸之輩,也要殺之而安心,他能把一個諸葛亮放在身邊,讓他輕輕搖著鵝毛扇子嗎?
說到孫權,孫權與諸亮的關系,怎能與周瑜相比呢?周瑜是孫權哥哥的好友,孫策臨終時就說過「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話。周瑜事實上是東吳的決策者者孫權對周瑜,是以兄禮事之的。
當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到了江東,代表劉備與孫權共組聯軍抗曹,周瑜對諸葛亮就表現得非常的嫉視。
「既生瑜,何生亮」,雖僅見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然而「三國志諸葛亮」,也有諸葛語人:「孫將軍可謂人生,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所以諸葛亮即使在東吳也耍不開。
他選擇了一個對他推心置勝利物劉備埡共同創業,這個選擇還是對的。
因此,諸葛亮一生,謹謹慎慎的立功創業,一步也不敢走錯,為的是資本太小,只能賺不能賠。
他辛辛苦苦後訂的聯孫抗曹政策,被劉備親手破壞,所得的結果是全軍覆沒,連劉備的一條老命也賠上了。
劉備死后的四川,非常不穩定,外侮內患,交相煎迫,諸葛亮一一地穩定住了。
如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如出祁山,拒司馬。他上了一篇「後出師表」,開頭就說:「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但他也知道自己勢弱敵強,可是「然不伐賊,王為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這篇文章中,提出六不解,堅請後主劉禪批准出兵,北伐中原,最後忠心耿耿地說:「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成語解釋
鞠躬,彎腰行禮,引申為恭敬謹慎的樣子。瘁,辛勞。全句是說不辭辛苦,竭盡自己的心力。
鞠躬:彎曲身體。盡瘁:竭盡心力。
原指為國事盡心盡力,後引申為盡自己的本分做事,不怕辛苦的意思。
比喻盡心盡力,不辭勞苦,貢獻一切。
形容人做事恭敬謹慎,用盡全力去做。
引用文獻
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桃花扇選優:「臣敢不鞠躬盡瘁,以報主知?」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成語造句
- 他是個忠心的僕人,三十年來「鞠躬盡瘁」,最後竟為了保護主人而被小偷打死了。
- 他為國家「鞠躬盡瘁」,在所不惜,令人可欽可佩!
- 司徒老師為了學校的教育事業,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