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成語
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
反義成語
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愛聽竽,經常聚集三百人一起合奏。
有位南郭先生,他不會吹竽,但他羨慕吹竽豐厚的收入,就設法混入吹竽樂隊中。每次演奏,南郭先生都混在吹竽的人當中,冒充成吹得很好的樣子,其實根本就沒有發出聲音。
他就憑著這種辦法過了幾年舒適的生活。宣王去世後,泯王繼位。泯王的興趣與宣王完全不同,他不喜歡聽合奏,而喜歡欣賞一個人獨奏。
南郭先生知道不能再冒充下去,就趕快逃走了。後人就根據這個故事,得出了『濫竽充數』這個成語。
成語解釋
濫,不合標準。竽,樂器名,笙類。全句是說只為達到數量充足,而不管品質的好壞。
濫:不合乎標准。芋:樂器,屬笙類。
濫:與真實不符。竽:一種簧管樂器。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沒有真才實學,卻占據某個職位。可用作自謙之詞,或譏諷他人。
比喻沒有才能、本領的人,混在里面湊數。有時也表示自己謙虛。
葉聖陶《倪煥之》:「這當然不能讓任何人濫竽充數。」
比喻沒有真實本事的人混在行家裏面充數。竽:一種樂器。
引用文獻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成語造句
- 我哪裡真有什麼能力,還不是董事長的提拔,「濫竽充數」罷了。
- 我無才無能,身任領導,只是「濫竽充數」罷了。
- 這次比賽的後備人數不夠就算了,千萬不要「濫竽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