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近義成語

有志竟成、人定勝天、磨杵成針,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始終不渝

反義成語

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成語故事

相傳古時于冀州以南,河陽之北有兩座大山,即是太行山與王屋山,每座都是周圍七百里見方,高數萬丈的巨山。而在山的北側住著一位高齡九十的老人一直對巨山擋道,出入迂回繞行之事深感困擾。他決定搬移這座山,便召集全家人說:「讓我們團結一致將那兩座山移開,你們覺得如何?」大家都鼓掌贊成他的想法。然而他的妻子卻深表懷疑說:「你真是疾人說夢話!單憑這幾個人如何能挖得完?再說這麼大的兩座山,必有一大堆土石,要如何處理善后呢?」還未等愚公開口,子孫們便搶著答道:「沒有問題,把它們運到渤海,不就成了嗎?」隔天早上,愚公領著全家大小開始挖山的艱巨工作,並將挖的泥土石頭,集中置于畚箕中,不斷地去往遙遠的渤海去。鄰居寡婦見狀,深為感動,也要她七歲的兒子前來幫忙。這孩子非常認真,勤地工作,只有在季節交替時,才回家換衣。當時,有位住河曲叫智叟的老人,曾問愚訟說:「你這麼大把年紀,要移山到何時?恐怕到你老列,都還未能減其分毫呢?」愚公笑答:「我死后還有兒子、孫子,世世代代,無窮無盡。然而山卻是永遠不會增加的!只要持之以恆,堅毅不拔,天下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天上玉帝也被愚公的毅力所感動,便命誇蛾兩句兒子,在一夜之間,背走王屋及太行兩座山。從此,冀州以南和河陽以北,暢通無阻,交通便利。

成語解釋

愚公,列子湯問篇裡虛構的人物,住北山,年九十,因屋前有太行與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愚公就下決心要把山

愚公:人名。移:搬移。

《列子‧湯問》記載:愚公門前有太行、王屋兩座山擋著路,決心把山平掉,他認為子子孫孫終可以完成。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的毅力。

比喻人只要有恆心、耐心,再困難的事也能達成。與「有志竟成」、「人定勝天」、「磨杵成針」義同。

比喻人只要堅韌不拔,持之以情理,終能達成目的。如今用來比喻征服自然,創造宇宙的雄心抱負,以及奮頭不懈的堅毅精神。

引用文獻

見列子湯問篇愚公移山故事。庾信哀江南賦:「豈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冤禽,指精衛鳥,相傳為神農氏之女,溺死海山,化為鳥,銜石填海。

《列子》湯問:「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欲移山。」

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銘》:「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成語造句

只要你能抱持著「愚公移山」的精神,必定可以實現理想。

他做任何事,都本著「愚公移山」的精神,這也就是也成功的重要因素。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