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圍城打援、聲東擊西
成語故事
齊人孫臏,為兵法家孫武之孫,他是鬼谷先生門下子弟,鬼谷先生即以其祖兵書「孫子十三篇」,轉援孫臏。後來孫臏為其師弟龐涓陷害,刖足刺面,由魏國逃到了齊國,而龐涓不知。魏惠王這時以龐涓為大將,圖謀吞並,舉兵征趙,圍困邯鄲。趙成侯知男力難敵魏兵,乃以中山之地獻與齊國,乞求救兵。齊王素知孫臏之才,欲拜之為將。孫臏說:「臣是刑余之人,如使臣掌兵,豈不被敵人笑我劉國無人?請大王以田忌為將,臣願暗中幫助,盡必策划。」齊王即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興師救趙。孫臏獻策說:「我們駐兵于中道,揚言攻伐襄陵(魏國城邑,在今山西)魏軍聞我攻襄陵,必撤邯鄲外圍之兵而救之,我追擊魏兵,必可大勝。」田忌用其計,果然龐涓聞齊兵進攻襄陵,即撤邯鄲之圍往救,龐涓說:「襄陵有失,安邑震動,我當還救根本。」誰知魏軍走到桂陵就和齊軍碰上了。前鋒交戰了幾十合,齊軍詐敗而走,魏軍不敢窮追。俟龐涓大兵來到,知齊軍戰敗,責前鋒何故不追。急率兵匆匆追趕。約行三十里,見齊軍擺出陣勢,龐涓乘馬觀看,宛然是孫臏的陣法。龐涓心想:「田忌如何懂得擺這個陣?難道孫臏已旭齊國了嗎?」正狐疑問,齊軍中顯出大將「田」的大旗,田忌全身披掛,手執畫戟,站立戰車之上。龐涓催馬上前說:「齊魏一向和好,魏趙有怨,不干齊國之事,將軍棄好尋仇,頗為失計。」田忌說:「趙國以中山這地,獻與我主,我故出兵救趙,如魏能割數郡與我,我即罷兵歸去。」龐涓大怒:「你有何本領,出此狂言?」田忌說:「你能識得我的陣勢嗎?」「我為鬼谷子門徒,兵書陣法,安得不曉,你在何處竊取一二,轉來問我,豈不羞乎?」「你既識此陣,能攻我此陣否?」龐涓甚怒,催馬入陣。剛入陣中,只見八方旗色,紛紛轉換,認不出哪一個是生門,哪一個是死門,東衝西撞,戈甲如林,總是殺不出去。正在汗流浹背之時,忽聞金鼓聲震,四下吶喊,八方豎起了旌旗,俱是「軍師孫」字樣。龐涓大驚道:「這個刖夫果在齊國,我中計矣!」正在危急問,幸而偏將龐英、龐衝趕到,救出龐涓。是衝入陣中的魏國兵將,被殺得半個也沒留。當夜龐涓就率軍隊,撤退大梁。齊軍未踏入趙國寸土,就把趙國救出來了。
成語解釋
魏:國名。趙:國名。圍攻魏國以解救趙國。
魏、趙:戰國時的國名。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后比喻不直接與敵交鋒,而是搗敵之老巢,截敵之後路,以解敵之圍圍從而取勝者。
引用文獻
《史記》孫子列傳::趙國都城被魏國圍攻,向齊國求援。齊國大將田忌、軍師孫臏出兵救趙,乘魏國重兵在外,直攻魏國。魏軍得訊撤回,在桂陵被齊兵截擊,大敗,趙圍乃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0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成語造句
抗日戰爭期間,我軍用「圍魏救趙」之策,打了很多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