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成語
前倨後卑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戰國末年,洛陽有位名叫蘇秦的書生。有一次,他向秦惠王獻「連橫之策」,亦即是先讓各國孤立,再逐一將其消滅煌政策。秦王認為依目前秦國國勢是無法達到目的,以致蘇秦建議十數次都未獲重視釆用。蘇秦生活漸陷困難,連衣著都破爛不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蘇秦黯然地回到洛陽。家中父母、兄嫂,甚至妻子都投以鄙夷的眼光,對他冷漠不睬。蘇秦眼見這番景象,閉門自我檢討:「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學問不夠精深,以致無法取得榮華富貴,所有的錯誤都是我一手造成的!」於是,他便自我致力苦修,傾注全力研究太公望呂尚的「陰符」。不敢稍有懈怠,如有困意,便以錐子擊腿,提振精神。一年後,在鑽研「周書」、「陰符」等書中,他終于悟得「縱橫」的道理。他便前往趙國,向趙王陳述聯合各國軍事力量,起反抗秦國的合縱政策,這次得到趙王全力支持。趙王封蘇秦為武安君,出任相國之職。為了推動「合縱」政策,由他攜帶豐存的禮物,到各國進行游說的工作。從楚國回趙國途中,路經洛陽。這次隊伍聲勢浩大,足可以諸侯出巡媲美,與他一年前自秦國潦倒而回的情形相差甚遠。此時,他家人的態度也迥然改變,不但灑掃門庭,並且還到郊外去遠迎,特別是他嫂子葡匐在地,不敢抬頭正視蘇秦。想起以前遭輕視無禮的情,蘇秦忍不住說道:「大嫂,你今天可真是多禮了,以前似乎並不是如此啊!」他嫂子答道:「這是因為叔叔你現在有高官厚祿!」蘇秦感慨萬分地說:「同樣都是我蘇秦,卻因貧窮與富貴,而使家人對我的態度有那麼大的差異,真是令人傷懷。」
成語解釋
倨,不恭敬。全句是說從前態度傲慢,後來卻謙恭有禮。
前倨:先前傲慢。後恭:指後來恭敬。
以前態度傲慢,後來恭敬有禮。形容前後態度截然不同。
形容前後態度完全不同。多用來指勢利的人善變。又作「前倨後卑」。
比喻人先是傲慢,後又恭敬,前後態度全然不同,通常譏笑勢利的人。亦稱「前倨後卑」。
明‧吳承恩《西遊記》:「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後恭,老孫於今是沒棒弄了。』」
引用文獻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
《史記》蘇秦傳:「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恭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
成語造句
他對你「前倨後恭」,分明是勢利小人,你還是防著他點!
自從他位高權重後,便有不少人對他逢迎諂媚,使得他更瞧不起這種「前倨後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