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取義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晉國的義士豫讓,起初替範中行做事,中行待他很刻薄,他待不下去,就到知伯那里去了,知伯很重用他。知伯後來被三晉打敗身亡,因趙襄子是殺知伯的主腦,所以豫讓要殺趙襄子替知伯報仇。他扮成一個殘廢的人,走到襄子的廁所去,假裝扮成粉飾牆壁的人,想伺機刺死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覺得心里有點跳動,知道有人要刺殺他,便叫人捉住粉飾牆擘的人,一問原來就是豫讓。襄子知道他是替知伯報仇,感念他是義士,所以把他釋放。後來豫讓又用漆塗在身上,剃去胡須和眉毛,毀了容貌,扮做一個乞丐,連他自己的妻子也認不出來,但說話的聲音還沒有改變,於是他又吞炭變成啞巴改了聲音。預先躲在趙襄子必經的橋下,趙襄子將要走到橋上時,忽然他的坐騎驚叫起來,趙襄子知道一定又是豫讓來行刺最,叫人搜查,果然不錯。趙襄子嘆道:「豫讓,你替知己報仇,人家都已知道你的義舉了,這次我不再釋放你,成全你吧?請你自己了斷吧?」豫讓也被襄子的仁恕所感動,請求襄子把袍子脫下來,他在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然後自殺。孟子說過:「生,是我所喜歡的;義也是我所喜歡的,二者沒有辦法同時得到時,我寧願不要生命而去爭取義的。」

成語解釋

。身:生命。取:求取。舍棄生命以求得正義。

現在凡是為國犧牲,或是為正義、真理不顧生命的危險,運完成他所肩負的任務,不受辱不偷生,叫舍身取義。為了朋友的危難,忘身地去拯救,不管事情做到或做不到,只要自己盡了力,付出生命的代價,盡到朋友的義氣,取得最這「義」的本分,就叫舍身取義。

引用文獻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成語造句

黃花崗烈士們「舍身取義」的精神,千古永存。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