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

近義成語

卸磨殺驢、鳥盡弓藏

反義成語

感恩戴德、始終不渝

成語故事

範蠡是越王勾踐的大夫,他曾替越國出過不少力。在越國和吳國發生戰爭時,越方軍事失利,範蠡勸勾踐向吳王夫差暫時忍辱投降,等到時機成熟形勢有利時,又替勾踐策划興兵攻吳,結果越王能夠復國掃仇,打敗吳王夫差,且稱霸于諸侯。在越國來說,範蠡實是一位大功臣,本來可以在勾踐復國后,安享富貴,以補償往昔所付出的辛勞代價,但是範蠡卻沒有這樣做,他懷著功成身退的想法,寧願舍棄了富貴榮華,自行引退,過著閑云野鶴般的生活,於是向越王辭行,並說人各有志,遂收拾行裝到別國去。後來,又托人帶了一封信從前的同事大夫文種,勸文種也舍棄功名富貴,以免招惹災禍。在範蠡給文種的信中,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等句。後來文種因給人毀謗,而終被越王烹殺。兔死狗烹

成語解釋

兔子被獵殺後,用來追捕兔子的獵狗便失去利用價值而被烹煮來吃。

狗:指獵犬。烹:烹殺之意。野兔死了,獵狗失其作用,於是烹以為食。

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統治者殺掉功臣。

比喻有事時就被重用,事成之後就遭毀棄。與「鳥盡弓藏」連用。

比喻事成功即為人拋棄。用來諷刺一般只可共患難,不可以共享樂的人。

範文瀾《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所謂兔死狗烹,統治階級是慣用這個毒計來鞏固自己的權位的。」

引用文獻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淮南子》說林:「狡兔得而犬烹。」《史記》越世家:「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成語造句

他這個人不能共享安樂,你還是別為他賣力,免得落到「兔死狗烹」的下場。

朱元璋稱帝后,立刻「兔死狗烹」,大殺功臣。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