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近義成語

格格不入、桿格不入

反義成語

自圓其說、無懈可擊、天衣無縫

成語故事

《韓非子》里面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賣長矛和盾牌的人,先誇說自己的盾牌很堅固:‘不管什麼利器都不能刺穿我這個盾牌。’後來,又吹噓自己的長矛說:‘我這個長矛非常鋒利,不管什麼東西都能刺穿。’這時旁邊有人應聲問:‘拿你的長矛,刺你的盾牌,看看怎樣?’這年賣盾牌和長矛的人被問得答不出話來。」自相矛盾  我國古代,矛是長槍,用於進攻的武器。盾是用於防身,擋刀槍。一天,有一個商人在市集上賣矛和盾。他拿起矛對大家說:「眾位,我這矛很銳利,任何東西都可以穿破,快來買啊!」然後又拿起盾對大家說:「請大家再看看這盾,很堅固,甚麼東西都不能把它穿破。」其中有一個人說:「如果拿你的矛刺你的盾,那會怎樣呢?」商人頓時無話可說,趕緊收起矛和盾離去。

成語解釋

說話或做事前後不一致的意思。

予:攻敵之兵器。盾:御兵刃之器。

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比喻言論或行事,前后自相抵觸。

毛澤東《論持久戰》:「英勇戰鬥於前,又放棄土地在後,不是自相矛盾嗎?」

矛:古代用來刺殺的武器。盾:古代用來抵擋刺殺的盾牌。比喻人的言語或行為自相抵觸。

引用文獻

學林言行:「聖賢言行,要當顧踐,毋使自相矛盾。」韓非子難勢篇:「人有鬻矛與楯者,譽其楯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譽其矛之利,物與不陷也。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

《韓非子》難勢: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觀孟堅紀志所言,前后自相矛盾者矣。「

先秦‧韓非《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成語造句

你明知道和她繼續交往是不會有結果的,卻又不願離開她,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某人稱自己已入基督教,後來又極貶基督教義,真是個「自相矛盾」的人。

你早上說晚上不會下雨,下午又說會,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