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

近義成語

陳詞濫調,陳詞濫調、老調重彈

反義成語

標新立異、真知灼見

成語故事

三國時代,魏國有個人名叫管輅,他從小對天文很有興趣,當他八、九歲時,有一次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時,便能在泥土上畫出日月星辰的形象,並加以解說。長大后,果然對周易了解得很透徹。他常替人占卜,每次都很靈驗。有一次,吏部尚書何晏將管輅請了去,另一個尚書鄧颺也在座。何晏對管輅說:「聽說你能未卜先知,請你替晚卜一封,看我有沒有作三公(最高的官職,即司徒、司寇、司空)的希望?還有,最近連續夢見十幾只蒼蠅撲向我鼻止來,趕也趕不走,不知何故?」管輅說:「」請原諒我直說,從前周公輔佐成王,經常是坐等待天亮,由于他的盡忠職守,才使成王國運興隆,各國諸侯都擁護他,這完全是遵循天道的結果,不是卜筮可以說明的。現在你權高勢赫,但感懷你德行的人少,懼怕你威勢斬人卻多,這不是好現象。相書說,鼻的位置在天中,蒼蠅貼面,主危。我希望你上追文王,下思尼父(孔子),則三公可望,蒼蠅可驅了。「鄧×在旁聽了說:」這些話我都聽厭了,一般人最愛發的議論,有甚麼新奇呢?「

成語解釋

老生,年老的書生。常談,平常的言論。全句是指年老書生所說的尋常議論。

老生:年老的書生。常談:指平常的言論。

指年老書生的平凡議論。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意的話。

比喻沒有新奇的見解。又作「老生常譚」。

形容一種沒有新鮮意見,人家耳熟能詳的普遍論調。

夏衍《心防》第二幕:「我懶得應酬,說來說去,全是聽膩了的老生常談。」

老書生經常談論的東西。形容沒有新意的理論或者說話。老生,老書生。

引用文獻

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一首詞,也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

《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談。」

晉‧陳壽《三國誌‧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成語造句

這些話已經是「老生常談」,我不想再聽了。

他這番話雖昌是「老生常談」,如果確實去做,仍然會有所收獲。

他所說的故事都是老生常談,一點新鮮感也沒有。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