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

近義成語

黔驢技窮、江淹才盡

反義成語

出類拔萃、初露鋒芒

成語故事

江淹,字叫文通,南北朝梁時考城人,他年輕時家里很窮,但肯用功讀書。後來文章和詩都寫得極好,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評價,官至光祿大夫。可是,到他老年,不但文章沒有寫得更老練,反而退步了,詩也寫得平談了。當時,人們傳說他有一次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水邊,夢見一個自稱名叫張景陽的人同他討還匹綢子,他從懷里掏還一枝五色筆,因而以后寫出的詩篇就沒有佳句了。江郎才盡  南北朝時,有一位文學家叫江淹。年青時,他的文思極好,常常有絕妙的佳句,在當時有很高的文學地位。隨著年紀大了,他寫的文章沒有變得更好而是退步了,構思平淡而沒有新意。傳說他是夢見張景陽和郭璞向他討回綢緞和筆,他就還給他們。從此之後就不能寫出好文章來。

成語解釋

江郎,江淹,南朝梁文學家。全句原指江淹晚年才思衰竭。

才:文思。盡:枯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

江郎:南朝‧梁時文人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文思衰竭。比喻才思衰退。

比喻文人才華耗盡。也是自謙之詞。

(1)年長的文人自謙之語。(2)比喻文思枯竭減退。

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江郎才盡,連詩也寫不出了。」

比喻文思枯竭或本領用盡。

引用文獻

南史江淹傳:「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南史》江淹傳:「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1回:「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

成語造句

從事寫作要隨時自我充實進修,不然時日一久,會有「江郎才盡」的感覺。

那位作家近來少有作品問世,莫非已「江郎才盡」?

藝術創作一定要新鮮,所以每個藝術家都要不斷充實自己,否則時間一長就會江郎才盡了。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