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

近義成語

咬文嚼字、精雕細刻、精益求精

反義成語

離題萬里

成語故事

在我國文學史上,唐朝是詩的最盛時期。那時候,許多文人雅士都愛吟詩詠句。有一次,詩人賈島到京都去參加考試,旅途之宮詩興大發,便俐自騎在驢背上哼起來。突然,他吟出二句非常得意的句子:「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他繼續走了一段路,覺得「推」字不妥當。他想:「既然在月下,時間一定很晚了,廟門還能掩不上閂嗎?既然閂,又怎麼能推得開呢?」於是,他想應改為「敲」字較合適。不久,他認為敲字也不太合適。「多麼幽靜的環境,若傳來一陣粗暴緊張的敲門聲,那實在太煞風景了。」結果,他無法取舍。就在驢背上做起手熱來,推一下,敲一下,比較到底釆用哪個字較好。正巧韓愈從對面騎馬過來,那時韓愈是當朝的大官,而賈鳥不留神撞了過去。一時間,左右侍者擁上去,不問青紅皂白的把賈鳥逮住了,韓愈見到賈鳥的舉動很奇怪,便責問他為什麼走路不留心前面。賈島正若「推」、「敲」兩字沒法取舍,便老實的說明了自己的苦衷。不料,這問題卻引起了韓愈極大的興趣,自動地幫他考慮字眼。他把馬拉住,待了一會兒,才慎重地說:「我主張用‘敲’字。」

成語解釋

斟酌:即反復考慮之意。對每字每句仔細推敲。

斟酌:推敲。指寫文章或說話時慎重細緻,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后人便從這些文人對字句的仔細推敲上,引申成了「字斟句酌」,這成語,用來比喻一字一句都經細心考慮。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所有的發言、報告,都可以拿回去修改,字斟句酌。」

引用文獻

《閱微草堂筆記》:「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成語造句

某作家創作嚴謹,寫文章時定「字斟句酌」。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