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針氈

近義成語

坐立不安、手足無措、侷促不安

反義成語

泰然自若、心安理得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有個姓杜名錫的人,他是杜預的兒子。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薰陶,故年輕時就學識淵博而著名。他先被請去做文學侍從,經過幾次升遷,最後被調去作太子舍人(官名,掌管宮一切事務的官),為愍懷太子服務。而愍懷太子是不肯上進的人,行為乖張,做事不合情理。杜錫既日日在他身邊工作,對太子這種作風很不同意,便時常向太子勸告,希望他能改進。杜錫的言詞非常忠實懇切,但愍懷太子卻覺得他多事,很不高興,便派人悄悄地在杜錫平日坐的氈(毛織成的氈,可用來作地氈或坐褥)中插了許多針,杜錫不知實情,坐下時被刺得流出血來。過了幾天,愍懷太子問杜錫說:「前幾天你作些甚麼呢?」杜錫說:「我喝醉了酒,甚麼事都不知道。」太子一定要問到底,還說:「你喜歡責備人,為甚麼自己也作錯事呢?」杜錫被問得狼狽不堪,哭笑不得。

成語解釋

好像坐在針墊上一樣。

針氈:置有針之氈。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形容人坐立不安。

比喻片刻也難以安定,坐臥不寧之意。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吉平只是大罵,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覷,如坐針氈。」

形容人心情緊張。

引用文獻

晉書愍懷太子遹傳:「太子怒,使人以針著錫常所坐氈中而刺之。」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旦夕如坐針氈,似此為人,不如早亡!」

《晉書》杜錫傳:「后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晉書‧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成語造句

大家竟當著他新任女友面前,大談他的往事,害得他「如坐針氈」,混身不自在。

老李與人約好時間談生意,卻不巧來了位親戚,使得也「如坐針氈」,不知如何是好!

獨自坐在老師面前,他如坐針氈,心裏害怕老師會責罵他。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