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近義成語

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食古不化

反義成語

窮原竟委、咬文嚼字、尋根究底

成語故事

晉代詩人陶淵明,不愛功名,只喜歡田園生活。29歲時才在江州做學官。後發現官場險惡,十分失望,便辭職回家。回家後,就一頭扎進書海。他讀書不在字句下工夫,而是領會文章的大意。他記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我喜歡讀書,只求領會文章大概的意思,不在字句上花工夫,如果一有心得,就會高興得忘記吃飯。後來,人們多用『不求甚解』這成語來指學者不認真,不求深理解,或工作中了解情況不深入。

成語解釋

讀書只求理解內容大意,不求徹底理解。

甚:很;解:瞭解,理解。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求徹底瞭解。今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

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現在我們很多同志,還保存著一種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作風。」

原意為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功夫。現多指對待學習、工作不認真,不求深入了解。

引用文獻

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好,喜愛。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成語造句

他讀書「不求甚解」,這種學習態度是不可取的。

你抱著「不求甚解」的態度去學習,怎麼會學得好呢!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