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近義成語

四面楚歌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秦代末年,淮陰人韓信,在項梁的楚軍累過淮上之時投了軍。他參加了好多次的戰役,也跑了不少地方,可以仍默默無聞。直到項梁陣亡,楚軍歸項梁的侄兒項羽指揮,韓信才做到一個郎中,等于一名侍衛。他也會把滿腹經綸,軍機戰略,提供項羽參考,可以項羽不用他,韓信就從楚軍加棄職潛逃,想到齊邦領導的漢軍中,謀一條出路。因為韓信本來是個不知名的人,到了漢軍中,仍是沒有出頭的機會。好不容易得最一個小官,又犯了法,判成死罪,在行刑的時候,他仰天長嘆:「漢王難道不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斬壯士?」監斬官夏侯嬰很注意他這句話,就赦免了他,並和他談了一次,覺得韓信才華橫溢,頗有大用,就推薦給漢王劉邦,漢王派韓信為治粟都尉(管理糧食的官)。蕭何幾次召見韓信,見他出言吐語,絕不像平常的人,對他很驚奇,韓信以為丞相賞識,必定轉秦漢王,加以重用。誰知一個月過去了,還是杳無消息,他才知道漢軍中也不可留。這時漢軍正流行開小差的風氣,他也不告而別。蕭何聞知韓信逃走,親自快馬加鞭,把韓信追到。韓信見蕭何情辭懇切,只得回來,果然蕭何秦准漢王,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拜了將,首先取得了關中的三秦之地。接就出兵伐楚,平魏、收燕取趙擊齊。活捉了魏王豹,生擒了趙王歇,降服了燕王臧荼,俘虜了齊王田廣,就屯兵在齊國,自己假代為齊王。當韓信破齊的時候,漢王劉邦正被霸王項羽逼得東走西竄,這時,韓信的使者到來,要求漢王給他代理齊王的名義。劉邦破口大罵:「我困在這里,早也盼他來救,晚也盼他來救,他倒擁兵自重重自封起三齊王來,好小子……」還待罵下去,陳平連忙踢漢王的腳,張良急遞眼色,附漢王耳朵說:「大王正處在不利的時候,韓信既定三齊,他要自立,你能禁得住嗎?你必須善為處理,要不然,難保韓信不叛。」漢王大司,立即封韓信為齊王。當楚漢戰爭,最後一個大戰役垓下戰役,韓信從齊國率領三十萬大軍,從山東長驅直入,席卷了蘇北進入了安徽宿縣、靈璧、泗縣的地界,和彭越的軍隊會了師,把項羽的楚軍圍在垓下,陣地越壓縮越小,最後楚軍只剩下十幾個村落。韓信知道項羽王驍勇勇他釆用了步步為營,十面埋伏的戰術,回環攻戰。項羽衝來衝去,衝不出重圍。雖然後來終被項王脫出陣地,仍不免于烏江自刎,而楚漢戰爭也就此結束了。

成語解釋

周圍布置了重重埋伏。

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形容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戰術。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7回:「原來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計,都是吳用機謀佈置。」

引用文獻

《史記》淮陰侯列傳。

《前漢書平話》中卷:「會天下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成語造句

我方釆用「十面埋伏」,步步為營的戰術,攻打敵軍。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