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

近義成語

營私舞弊、徇私舞弊

反義成語

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成語故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鄰國鄭。當時楚國非常強大,弱小的鄭國,無力抵抗,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戰事結束后,楚軍中有楚王弟子圍,想冒認俘虜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虜的,於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眥都不肯讓步,一時無法解決得好。後來,他們便請伯州犁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虜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春秋時期,楚國攻打鄭國。楚將穿封戍(音樹)和楚康王的兄弟公子圍領兵出戰。穿封戍將鄭國的皇頡(音揭)抓住。穿封戍準備去領功。誰知公子圍來向他要皇頡,兩人吵起來,就請太宰伯州犁(音梨)裁決。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圍,就建議皇頡自己認人。州伯犁把手抬高,恭敬地指著公子圍對皇頡說:「這位貴人就是我國國君寵愛的弟弟公子圍。」然後,又把手壓得很低,隨便看著穿封戍說:「這是我國都城外的一位縣令,叫穿封戍。」皇頡看見州伯犁的態度,明白了他的心意,就撒謊說:「我是被公子圍打敗抓住的。」穿封戍聽了之後雖然大怒,但也只能看著公子圍搶去功勞。

成語解釋

以手勢做暗號,彼此互相舞弊。

上:一手指上,表示尊貴。下:一手指下,表示低賤。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用來比喻貪贓枉法的人,不顧是非而圖謀私利。

比喻玩弄手法,通同作弊之意。

秦牧《一九七九年的晨鐘》:「然後上下其手,從中取利。」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引用文獻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伯州犁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公子圍與穿封戌,共爭俘獲皇頡之功,請伯州犁為判定。伯州犁要請好公子圍,便上下其手,詭稱是公子圍所俘獲。

唐‧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聖旨也。」

成語造句

要革新政治,必須先掃除喜歡「上下其手」的貪官。

他犯了法,理應接受制裁,卻「上下其手」,企圖蒙混,逃脫制裁。

有個別不自愛的學生在考試中上下其手,被老師發現,趕出考場。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