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根錯節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東漢時,武平有一個叫虞詡的人,他從小無父,由祖母扶養長大成人,他一直奉送他祖母到九十歲壽終,方才出來應太尉李修的聘請,在他府里任職。當安帝永和四年,羌族和匈奴人入侵,並州和涼州同時受到危害。大將軍鄧騭認為兩面應付,不如放棄西方,專門對付北方﹔很多大臣都同意他的主張。虞詡卻對李修說:「口語相傳,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涼州人熟悉軍事,善于戰斗的羌胡所以不敢入侵關中,就是怕涼州人﹔而涼州人所以肯保衛國土,也是因為屬于漢朝的緣故。因此如果把涼州割掉,單把並州移入內地,這樣恐怕釀成不可收拾的后患﹔」鄧騭因為虞詡獨持异議,很不高興,要想辦法害他。不久,朝歌地方(今河南淇縣)發生了民眾起兵反抗的事情,攻殺地方的官吏,經年累月,消滅不了,鄧騭找了一個理由把虞詡調出去作朝歌縣令。虞詡的一班老朋友都极替他擔心。但他卻答道:「有志气的人,是不求容易的事,不避艱難的。譬如我們砍樹,不遇到堅強的根和節的所在,顯不出斧頭的鋒利。」虞詡到了朝歌,果然很快的就平息了動亂。朝遷認為他有將帥之才,就把他升作武都太守。後來更進兵大破羌大,官至尚書仆射。

成語解釋

槃根,纏繞的樹根。錯節,交錯的枝節。

槃:槃旋。錯:交錯。

比喻事情繁雜,不易處理。又作「盤根錯節」。

原形容樹木根干槃曲,枝節交錯,不易砍伐。后比喻艱難錯雜之事,不易解決。

引用文獻

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后漢書》虞詡傳:「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成語造句

他們兩個家族之間的恩怨情仇「槃根錯節」,持續了許多代,局外人是很難理解的。

這件事“槃根錯節”,非請你幫忙解決不可。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