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眥必報

近義成語

小肚雞腸、睚眥小忿

反義成語

大度包容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魏國有一個中大夫,名叫範睢,因事在國內不能立足,被笞逐出國境。範睢很有口才,他被逐出筍國后,乃運用能言善辯的天才,跑到秦國罷,向秦昭王游說。範睢恐怕秦昭王知道他是被逐出魏國斬流氓分子,所以改名換姓,自稱是張祿,向秦昭王建議遠交近攻政策,秦昭王認為範睢和政策很妥善,於是把範睢留在秦國,拜為客卿,後來範睢能夠時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議的政策,秦王都認為可行,在實施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於是範睢做秦國的丞相。這時範睢因為在秦國得意,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應該清算舊帳:凡是以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一頓飯,範睢也重重酬謝;所有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曾對他張目忤視一下,範睢也不肯放過,要實行報復。

成語解釋

睚眥,怒目而視。全句是說連被瞪一眼也要報仇。

睚眥:瞪眼恨視。

睚眥:瞪眼,比喻極小的仇恨;報:報復。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比喻即使是極小的嫌怨也要報復。

比喻極小的仇怨也施以報復。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此狐快一朝之憤,反以隕身,亦足為睚眥必報者戒也。」

引用文獻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成語造句

得饒人處且饒人,「睚眥必報」的行為必會招來禍害。

他是個「眥睚必報」的人,還是少觸怒他為妙!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