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成語
赴湯蹈火、決一死戰
反義成語
臨陣脫逃
成語故事
東漢時候,馬援將軍被封為新息侯。謀士孟冀前來道賀,馬援說:「我以為你會對我直言相諫,我的賞賜大過我的功勞,恐怕不能長久保身,你認為我該怎麼辦呢?」孟冀又客氣一番。於是,馬援又說:「現在有他國侵擾我國,我想率兵去征討。男子漢大丈夫應該效命沙場,馬革裹屍而回,怎能安睡於床上,死於妻兒面前呢?」孟冀聽了非常感動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勇者!」馬援直到六十二歲時,仍然參與戰事,為國家效力,最後不幸病死軍中,終於實現了『馬革裹屍』的諾言。
成語解釋
馬革,馬皮。全句是說用馬皮把屍體包起來。
馬革:馬皮。裹:包。謂戰死沙場。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指英勇作戰犧牲在戰場。
比喻戰死沙場,形容軍人的豪情壯志。又作「馬革裹尸」。
後來的人,就引用馬援這句話,作為自勵,願為死在戰場上,拿馬革來裹他的屍首,表示愛國的忠誠,志氣的豪邁。
宋‧辛棄疾《滿江紅》:「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說。」
用馬革包住自己的屍體,比喻人在戰場上壯烈犧牲生命。革,皮革。
引用文獻
後漢書馬援傳:「援請擊匈奴,曰:『男兒當效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大丈夫既食君祿,當死於戰場,以馬革裹尸還,幸也。」
《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連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成語造句
軍人應以保衛國家為己任,縱使「馬革裹屍」,亦不退縮。
大丈夫「馬革裹屍」,不殲強虜,誓不生還!
解放軍戰士為了保護祖國,就算馬革裹屍,也決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