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範增是秦朝末年反抗暴秦的英雄,也是項梁的謀士。項梁戰死后,他侄子項羽繼承了抗秦的事業。項羽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憑他的勇武和範增的策划,取得了諸侯的領導權。當時,範增已知能和項羽相發的只有劉邦,所以主張先將劉邦消滅,在有名的鴻門宴中,範增雖安排好了殺劉邦之計,只因項羽以沒有決心,被劉邦逃脫。從此,劉邦便從各方面造謠中傷範增,來挑撥項羽和範增的感情,項羽果然中了劉邦之計,漸漸軒疏遠範增,範增憤而離開項羽,不久便病死了。項羽屯終為劉邦所滅。
成語解釋
東西必先腐敗後,才會生蟲。
東西必先腐敗,而后生蟲。
物先腐爛了才會生蟲。比喻禍患的發生必有其內部的原因。
比喻內部先有弱點,而後才被人利用。
比喻禍患的發生必先有內部原因,自己有弱點,然後別人得以乘隙進攻。這是一句很道理的成語,天地間的事物,必定先自己內部起了變化,才曩到外界。譬如一個人墮落了,但他在墮落的過程中,必先是生活腐化,逐漸消蝕了他的志向才如此。不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若這個國家的人民,崇尚生活享樂,對于生產建設毫不理會,這樣,它的人民也必是思想腐爛,逐漸走向墮落,國家的命運也便可想而知了。這種情況,都可稱之為「物腐蟲生」。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7回:「本縣若執『物腐蟲生』之理究治起來,不說你這嫩皮肉受不得這場桁楊摧殘。」
引用文獻
荀子勸學篇:「肉腐生蟲,魚枯生蠹。」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魚枯生蠹。」蘇軾《範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人讒之。」
宋‧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成語造句
所謂「物腐蟲生」,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它的原因。
所謂家和萬事興,家人不和,有如「物腐蟲生」,很可能引發不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