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之魚

近義成語

喪家之犬、亡命之徒、漏網游魚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晉襄公打敗了秦國。秦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都被俘了。後來晉襄公聽母親說,秦國和晉國是親戚,冤仇不宜結下去,他就放了這三個俘虜。這時,晉將先軫正在家里吃飯,一聽說國君把秦國的敗將放走了,就把飯吐出來出來三步當兩步的跑去見晉襄嗡,氣衝衝地問他:秦國的敗將在那里?「晉襄公紅著臉說:」母親叫我放了。「先軫一聽,直氣得青筋亂跳,向晉襄公的臉上啐了一口唾沫,說:」你這小子真不懂事了,戰士們流了這麼多血,才逮住了這三個人。也不想想將來的禍患!「晉襄公說:」怎麼辦呢?「先軫說:」立刻追吧!大將陽處父立刻提了刀,駕車去追。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這三人也怕晉襄公后悔,派人來追,就拼命地跑,連吃的艱的力也使出來。他們一直跑到黃河邊,回頭一瞧,果然塵土大起,大隊人馬追來。三個人直叫苦。正在吃緊時,卻見河邊有一只小船,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都逃進船里,原來打魚的卻是公孫枝。他是蹇叔派來接應他們的,陽處父追到河岸,眼瞪瞪的瞧著他們去了。

成語解釋

逃過漁網的魚。

網漏:漏網也。

比喻僥倖逃脫的罪犯或敵人。

比喻逃脫法網的人。另可比喻逃過別人攻擊陷害或驚慌逃竄的人。又作「網漏吞舟」。

(1)比喻僥幸逃脫的敵人或罪犯。(2)比喻逃過別人攻擊陷害的人。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你這漏網之魚都跳過,固何撇下狀元郎?」

魚網漏掉的魚。比喻僥倖逃走的人。

引用文獻

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網漏於吞舟之魚。」元曲選鄭庭玉後庭花劇二:「他兩個急急如喪家之狗,忙忙如漏網之魚。」

《史記》酷吏列傳:「網漏于吞舟之魚。」

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網漏於吞舟之魚。」

成語造句

由於事前的周密計畫,所以這次的搜捕工作,沒有任何「漏網之魚」。

那件凶殺案,仍有兩名「網漏之魚」的罪犯,尚未捉回。

雖然在行動中,警方已經把大部分犯罪集團成員捉住,但仍然有一些漏網之魚逃走了。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