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蓋彌彰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得益彰

成語故事

春秋時魯昭公三十一年,有人邾國的大夫名叫黑肱,悄悄的將濫邑(地名,故址在今山東省騰縣東南)送給魯國,希望魯國給予他政治上的庇護。魯國輥周公的后代,是量個非常注重禮義的國家;在魯國的名冊上便將黑肱投奔魯國斬事直接用邾黑肱的名義記了下來。魯國斬正人君子批評這件事說:「一個人對自己的名字應該好好保護,不應該使自己的名字受到污辱,凡是盜竊城巿,反叛自己國家的人,…罪狀永遠寫在曆史上,終身成為不義這人,傳之萬世萬代都消滅不了他的罪行。……有的本來想求名,而史冊上卻不寫出他的名字;有的想要將自己的名字隱藏,而史冊上卻將他的名字大書特書的記下來。……」欲蓋彌彰

成語解釋

彌,更加。彰,顯著。全句是說想掩蓋名聲,卻越有名。

欲:希望。蓋:掩飾。彌:更加。彰:顯露。

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想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更明顯地暴露出來。

今形容企圖掩飾過失,結果反使過失更加顯著。

比喻想要掩飾或隱藏自己的過錯,然而卻使其過錯更加的明顯,更加暴露出來。

孫中山《宣佈粵變顛末表示統一意見宣言》:「稱大總統如故,可證其欲蓋彌彰已。」

企圖掩蓋過失或壞事的真相,結果卻暴露得更加明顯。蓋,掩蓋。彌,更加。彰,明顯。

引用文獻

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成語造句

爸爸還沒開口,小弟就急忙表示錢不是他偷的,「欲蓋彌彰」,結果被痛打了一頓。

他做了喪盡天良的壞事,還想狡賴,無奈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縱使他掩蓋証據,卻是「欲蓋彌彰」,終于難逃法律的制裁。

從他那「欲蓋彌彰」的表情上,使我覺得這個消息是真的。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