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

近義成語

背道而馳

反義成語

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魏王想去攻打趙國首都邯鄲。大臣季梁聽到這消息,立即去見魏王,並對魏王說了一個故事。他說:「我剛才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坐著車子向北方走,他對我說:‘我到楚國去。’我問他:‘你想到南方的楚國去,為什麼你的馬車卻向著北方前進呢?’他說:‘我的馬很能跑路。’我說:‘馬雖然很能跑路,但這不是到楚國去的路呀!’可是他又說:‘我的旅費很多。我的車夫駕車技術很高明。’你看,他這樣做豈不是離楚國更遠!」季梁接著才說:「你常說要成為一個霸主,讓天下人都信服你。可是,現在你仗著大國雄師想去侵犯趙國邯鄲,以擴大你的領土和威名,這樣做下去,就會越做越遠離你的目的。正如這個人想到楚去,反而駕著車子往北去一樣。季梁這番話意思是:教魏王以德服人,而不能以力秀人;以德服人,可以永逸,以力服人,只不過壓人于一時,到頭來還是要被反彈回去的。這種做法,將變成願望與結果相違反而距離愈弄愈遠了。  戰國時,魏王準備攻打趙國。季粱對魏王說:「我回來時,遇見一個人要到南方的楚國去,卻向北方走,我告訴他這樣會離楚國越來越遠的,但他認為自己的條件好,堅持自己的走法。」魏王忍不住說:「太固執了。」季粱又說:「如今大王想成為霸王,必須要取信於天下。如果只仗自己兵力強,就去攻打趙國,這樣必會離霸王越來越遠,像剛才那個人一樣。」魏王聽了大悟,就停止攻打趙國。後人根據這段故事,得出「南轅北轍」這個成語。

成語解釋

轅,設在車軸兩旁的橫木。轍,車輪經過所留下的痕跡。全句是指車轅朝南,而車轍卻向北。

轅:馬腹兩旁的車槓。轍:車輪之痕。

要到南方楚國去,卻駕著車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1比喻意見、看法背道而馳,無法相合。2比喻心願與實際情況相反或言行不能一致。

後人把這故事,叫做「南轅北轍」。比喻人的實際行動恰和他的主觀願望相反,換句話說,便是背道而馳。

於晴《批評和量文的尺》:「用這種總結報告的內容要求於文學作品,就不免南轅北轍了。」

打算去南方,但是馬車卻往北行。比喻情況完全相反。轅,馬車前部夾著馬的兩根長木。

引用文獻

申鑑:「先民有言,適楚而北轅者,曰:『吾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遠矣。」福惠全書蒞任部覽志書:「使南轅北轍,無苦征途。」

《申鑒》雜言下:「先民有言,適楚而北轍者,曰:‘吾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遠矣。」

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成語造句

1他們兩人已經溝通了一個下午,看法卻依然「南轅北轍」,無法達成協議。

你一心想要考上好學校,卻又貪玩不肯用功讀書,這樣「南轅北轍」的做法,怎麼會有好成績呢?

我原想在學業上繼續深造,卻經起商來,「南轅北轍」,真是遺憾。

實際情況和當初的預測南轅北轍,讓所有人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發佈日期:

發表迴響